![]() 背光結構及其顯示模組
专利摘要:
一種背光結構及顯示模組。背光結構包括背光單元及殼體。背光單元用於提供光源至顯示面板。殼體具有基座部及支持部。基座部圍繞背光單元。支持部與基座部連接且與部分之背光單元重疊。支持部用於支持顯示面板於其上。 公开号:TW201303444A 申请号:TW101123243 申请日:2012-06-28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Notermans Jef 申请人: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Chimei Innolux Corp; IPC主号:G02F1-00
专利说明:
背光結構及其顯示模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背光結構及顯示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背光結構及液晶顯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模組。 顯示模組被使用在許多應用場合,如膝上型電腦、行動電話、或個人數位助理。對目前及下一代的行動應用設備來說,市場需求著重在降低顯示模組的外觀大小,但是同時保持特定的螢幕大小。 為了符合這樣的需求,死邊(dead border)是一項重要的考量因素。與顯示模組的主動區(active area)不同的是,死邊通常是一種無法顯示的區域,有時也可被稱為是死區(dead area)。死邊的範圍,包括主動區的外邊與顯示模組的外邊或外框之間的區域。主動區與死邊兩者決定了顯示模組的外觀大小。因此,若主動區域需保持在特定的大小,則顯示模組外觀大小將取決於其死邊或死區的大小。 目前已有各種方式能用來減小死邊。舉例來說,可藉由縮小顯示模組的元件來減小死邊。例如,窄化作為顯示面板的外框的鐵框的寬度,減小用來支持顯示面板的支持物的尺寸,或減小用來提供光線給顯示面板的背光單元的尺寸。 然而,上述的作法是有其限制的。舉例來說,縮小顯示模組的元件尺寸可能在製程上,以及顯示模組堅固性或強度上會遭遇一些問題。基於這些限制,很可能顯示模組已使用可達到的最小尺寸的元件,但顯示模組的死邊仍然太大而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如何降低顯示模組的死邊,仍是業界所致力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背光結構及顯示模組,能降低顯示模組的死邊。 根據本發明之一方面,提出一種背光結構。背光結構包括背光單元及殼體。背光單元用於提供光源至顯示面板。殼體具有基座部及支持部。基座部圍繞背光單元。支持部與基座部連接且與部分之背光單元重疊。支持部用於支持顯示面板於其上。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方面,提出一種顯示模組,包含顯示面板、背光單元及殼體。背光單元用於提供光源至顯示面板。殼體具有基座部及支持部。基座部圍繞背光單元。支持部與基座部連接且與部分之背光單元重疊。支持部用於支持顯示面板於其上。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以下揭露背光結構及顯示模組之實施例。於一實施例中,背光結構具有背光單元,而背光單元的邊係與用來支持顯示面板的殼體相重疊,故能縮短主動區域的邊與對應之顯示模組的邊之間的距離。如此,背光結構與顯示模組可具有較窄的死邊。此外,殼體與背光單元的邊之間的重疊部分能避免背光單元的邊上出現光暈現象(optical artifact)。茲配合相關圖式於下提供進一步的說明。 請參照第1A圖,其繪示顯示模組之一例之平面圖。於此例中,顯示模組10包括顯示面板110及背光結構102。顯示面板110例如是液晶顯示面板或觸控面板。背光結構102包含背光單元130、殼體140、及鐵框150。背光單元130用於提供光源至顯示面板110,且位於顯示面板110底下,故以虛線來繪示。殼體140作用如同支持物,用來支持顯示面板110於其上。殼體140例如是塑膠材質、樹脂材質、或其它此技藝中所知悉的材質。鐵框150的作用如底架,用來保護顯示面板110或顯示模組10的其他元件避免受到損害。 請參照第1B圖,其繪示第1A圖之顯示模組沿著線段X-X之剖面圖之一例。 顯示面板110包含上偏光板111、上基板112、顯示材料層113、下基板114、下偏光板115、及密封層116。上偏光板111及下偏光板115分別設置在上基板112及下基板114上,而顯示材料層113係設置在兩基板112及114之間。密封層116設置在兩基板112及114的周圍,其間所形成的內部空間用來填入顯示材料層113並避免顯示材料層113洩漏。 背光單元130包含至少一光學膜131、導光板132、及反射膜133。以多數個光學膜131為例。背光單元130的光線從光學膜131射出。光學膜131具有多個邊,如第1B圖之剖面圖所示的邊E2。光學膜131例如包含擴散(diffusing)片及稜鏡(prism)片。導光板132設置於光學膜131及反射膜133之間。反射膜133將來自導光板132的下行光線反射,使之朝向顯示面板110行進。顯示面板110經由雙面黏合(double-side adhesive,DSA)層160連結至殼體140。 顯示模組10的尺寸與許多參數有關。在這些參數中,將對部分參數加上標號進行說明,如主動區A1的邊E1、光學膜131的邊E2、殼體140的內邊E3、及鐵框150的外邊E4。此外,還有邊E1與邊E2之間的長度M、邊E2與邊E3之間的間隔G1、邊E3與邊E1之間的間隔G2、及邊E1與邊E4之間的距離D。 為了減小顯示模組10的尺寸,並同時保持特定的螢幕大小,顯示模組10的死邊是一項考量因素。於第1A圖中,死邊是指從顯示模組10之主動區A1的外邊至顯示模組10的外框或外邊之間的區域。更詳細地說,如第1B所示,顯示模組10的死邊可由主動區A1的邊E1至鐵框150的邊E4之間的距離D來決定。如此,若能縮短距離D,便能減少顯示模組10的死邊。 針對第1B圖中顯示模組10的背光結構,縮短距離D有許多的限制。其中一項限制,是有關主動區A1的邊E1與光學膜131的邊E2之間的距離M。於第1B圖所示之例中,此距離M是長度M1與M2的組合。除了虛線VA2所示之用於特定視角的長度M2外,長度M1是額外增加的,用來避免光學膜131的邊E2被使用者看見,並以虛線VA1所繪示。再者,在殼體140的內邊E3與光學膜131的邊E2之間,也需要有適當的間隔G1。故知,有關距離D的縮短,距離M與間隔G1兩者可視為是限制條件,從而增加縮短死邊的困難度。 請參照第2A圖,其繪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模組之一例之平面圖。於此例中,與顯示模組10不同的是,顯示模組20有不同的背光結構202。背光結構202具有之殼體240係與部分的背光單元130重疊。如此,殼體240與背光單元130之間會有重疊處L,如第2A圖所示。 請參照第2B圖,其繪示第2A圖之顯示模組沿著線段X1-X1之剖面圖之一例。更詳細地說,殼體240具有基座部241及支持部242。基座部241圍繞背光單元130。支持部242用於支持顯示面板110於其上。支持部242與基座部241相連接。舉例來說,支持部242是從基座部241朝向主動區A1之邊E1’延伸。於此實施例中,支持部242的材質例如是與基座部241相同的材質,且例如是以射出成型(injection molding)方式製成。 支持部242與部分之背光單元130重疊。舉例來說,請參照第2C圖,其繪示部分顯示模組20之爆炸圖之一例。從第2C圖可知,支持部242的上表面是長方環型。此種形狀之支持部242可用來覆蓋背光單元130的邊。覆蓋或重疊表示支持部242可設置在背光單元130上方,並與背光單元130在厚度方向Z上隔有空隙,以使背光單元130的邊可被支持部242所覆蓋。 顯示模組20的尺寸與許多參數有關。在這些參數中,將對部分參數加上標號進行說明,如主動區A1的邊E1’、光學膜131的邊E2’、殼體240的內邊E3’、及鐵框150的外邊E4’。此外,還有邊E2’與邊E3’之間的重疊處L、邊E3’與邊E1’之間的間隔G2’、及邊E1’與邊E4’之間的距離D’。 於此實施例中,與部分之背光單元130重疊不但能減小顯示模組20的死邊面積,並能避免光學膜131的邊E2’被看見。相較於第1B圖之顯示模組10中背光單元130是藉由額外的長度M(M=M1+M2)來避免光學膜131的邊被看見,第2B圖的顯示模組20中是藉由殼體240與背光單元130之間的重疊來避免光學膜131的邊E2’被看見。如此,從殼體240的邊E3’及主動區A1的邊E1’之間的間隔G2’來看,本例之顯示模組20的間隔G2’可小於長度M。如此,顯示模組20的距離D’會小於顯示模組10的距離D。因此,便能降低顯示模組20的死邊,如距離D’所示。 請參照第3A圖,其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之一例之平面圖。請參照第3B圖,其繪示第3A圖之顯示模組沿著線段X2-X2之剖面圖之一例。 相仿於第2B圖的是,本實施例之顯示模組30具有背光結構302。背光結構302具有殼體340,殼體340具有基座部341及支持部342。此外,支持部342連接至基座部341,並與部分的背光單元130重疊。如此,不僅能改善顯示模組30的死邊,並能避免光學膜131的邊E2’被看見。 與第2B圖之顯示模組20不同的是,本例之顯示模組30中基座部341與支持部342可由不同的材質所製成。於此實施例中,支持部342例如是鐵製的。更詳細地說,支持部342例如是插入成型(insert rmolding)所製成的鐵框,並被塑造(mold)在基座部341的側邊,如第3B圖所示。從第3B圖的剖面圖可知,鐵製的支持部342是以L形的鐵框作為實施例。 鐵製的支持部342能使顯示模組30的厚度減小。相較於第2B圖的顯示模組20中用來支持顯示面板110的支持部242是由射出成型材質如樹脂所製成的,本例之鐵製的支持部342有高強度與堅固性。如此,支持部342的厚度便可小於支持部242的厚度。因此,便能減小顯示模組30的厚度。 請參照第4A圖,其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之一例之平面圖。請參照第4B圖,其繪示第4A圖之顯示模組沿著線段X3-X3之剖面圖之一例。與上述實施例相仿的是,顯示模組40具有背光結構402,且背光結構402的殼體440具有基座部441及支持部442。於此例中,顯示模組40與顯示模組30不同之處在於,鐵框150並未被包括在內,且顯示面板110不僅與基座部441重疊,更與鐵製的支持部442重疊,如第4B圖所示。如此,可增加殼體440的支持強度。於此實施例中,不僅能降低顯示模組40的死邊,還能減小顯示模組40的厚度。 請參照第5A圖,其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之一例之平面圖。請參照第5B圖,其繪示第5A圖之顯示模組沿著線段X4-X4之剖面圖之一例。與上述實施例相仿的是,顯示模組50具有背光結構502,且背光結構502的殼體540具有基座部541及支持部542。於此例中,顯示模組50與顯示模組40不同之處在於,鐵製的支持部542是位在顯示模組50的外側。鐵製的支持部542有高強度、堅固性,可用來保護顯示模組50避免受到損壞。支持部542可設置在基座部541的上方,且可延伸自基座部541之頂邊,如第5B圖所示。於此實施例中,不僅能降低顯示模組50的死邊,還能減小顯示模組50的厚度。 本發明上述實施例所揭露之背光結構及顯示模組,背光單元的邊係與用來支持顯示面板的殼體相重疊,故能縮短主動區域的邊與對應之顯示模組的邊之間的距離。如此,顯示模組可具有較窄的死邊,且能避免光學膜邊上出現光暈現象。於一些實施例中,除了支持顯示面板的作用以外,鐵製的支持部還能進一步增加支持部的強度,並減小顯示模組的厚度。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20、30、40、50‧‧‧顯示模組 110‧‧‧顯示面板 111‧‧‧上偏光板 112‧‧‧上基板 113‧‧‧顯示材料層 114‧‧‧下基板 115‧‧‧下偏光板 116‧‧‧密封層 130‧‧‧背光單元 131‧‧‧光學膜 132‧‧‧導光板 133‧‧‧反射膜 140、240、340、540‧‧‧殼體 150‧‧‧鐵框 160‧‧‧DSA層 102、202、302、402、502‧‧‧背光結構 241、341、441、541‧‧‧基座部 242、342、442、542‧‧‧支持部 A1‧‧‧主動區 D、D’‧‧‧距離 E1~E4、E1’~E4’‧‧‧邊 G1、G2、G2’‧‧‧間隔 L‧‧‧重疊處 M、M1、M2‧‧‧長度 VA1、VA2‧‧‧虛線 Z‧‧‧厚度方向 第1A圖繪示顯示模組之一例之平面圖。 第1B圖繪示第1A圖之顯示模組沿著線段X-X之剖面圖之一例。 第2A圖繪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模組之一例之平面圖。 第2B圖繪示第2A圖之顯示模組沿著線段X1-X1之剖面圖之一例。 第2C圖繪示第2A圖之顯示模組之部分爆炸圖。 第3A圖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之一例之平面圖。 第3B圖繪示第3A圖之顯示模組沿著線段X2-X2之剖面圖之一例。 第4A圖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之一例之平面圖。 第4B圖繪示第4A圖之顯示模組沿著線段X3-X3之剖面圖之一例。 第5A圖繪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模組之一例之平面圖。 第5B圖繪示第5A圖之顯示模組沿著線段X4-X4之剖面圖之一例。 20‧‧‧顯示模組 110‧‧‧顯示面板 130‧‧‧背光單元 150‧‧‧鐵框 202‧‧‧背光結構 240‧‧‧殼體 241‧‧‧基座部 242‧‧‧支持部 A1‧‧‧主動區 L‧‧‧重疊處
权利要求:
Claims (20) [1] 一種背光結構,包括:一背光單元,用於提供光源至一顯示面板;以及一殼體,具有一基座部及一支持部,該基座部圍繞該背光單元,該支持部與該基座部連接且與部分之該背光單元重疊,該支持部用於支持該顯示面板於該支持部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結構,其中該支持部的上表面具有長方環型,且該支持部覆蓋該背光單元的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結構,其中該背光單元包括一光學膜,該背光單元的光線係從該光學膜射出,該光學膜具有複數個邊,該光學膜的邊被該支持部所覆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背光結構,其中該背光單元更包括一導光板及一反射膜,該導光板係設置於該光學膜及該反射膜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結構,其中該支持部是鐵製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結構,其中該支持部是插入成型(insert molding)所製成的一鐵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背光結構,其中該鐵框為L型鐵框。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結構,其中該支持部係延伸自該基座部之一側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結構,其中該支持部係延伸自該基座部之一頂邊。 [10] 一顯示模組,包含:一顯示面板;一背光單元,用於提供光源至該顯示面板;以及一殼體,具有一基座部及一支持部,該基座部圍繞該背光單元,該支持部與該基座部連接且與部分之該背光單元重疊,該支持部用於支持該顯示面板於該支持部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支持部的上表面具有長方環型,且該支持部覆蓋該背光單元的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背光單元包括一光學膜,該背光單元的光線係從該光學膜射出,該光學膜具有複數個邊,該光學膜的邊被該支持部所覆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背光單元更包括一導光板及一反射膜,該導光板係設置於該光學膜及該反射膜之間。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支持部是鐵製的。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支持部是插入成型(insert molding)所製的一鐵框。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鐵框為L型鐵框。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支持部係延伸自該基座部之一側邊。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支持部係延伸自該基座部之一頂邊。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顯示面板係一液晶顯示面板。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顯示模組,其中該顯示面板係一觸控面板。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467281B|2015-01-01|背光結構及其顯示模組 TWI395014B|2013-05-01|液晶顯示器及組裝該液晶顯示器之方法 US20150277131A1|2015-10-01|Curved display device US10180534B2|2019-01-15|Borderless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module US8049834B2|2011-11-01|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module with thermal isolating layer KR102189010B1|2020-12-10|곡면 액정표시장치 US10324320B2|2019-06-18|Display apparatus and tile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0261353B2|2019-04-16|Display device US8687137B2|2014-04-01|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9874796B2|2018-01-23|BOA liquid crystal panel JP2009204769A|2009-09-10|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10078944A|2010-04-08|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150163928A1|2015-06-11|Display apparatus JP2008216733A|2008-09-18|表示素子 US20120050149A1|2012-03-01|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US10146083B2|2018-12-04|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18173544A|2018-11-08|表示装置 US9964820B2|2018-05-08|Displays with flipped panel structures TWI472838B|2015-02-11|顯示裝置及其保護結構 TWI485478B|2015-05-21|具反射層之背光模組及其顯示裝置 US8310615B2|2012-11-13|Backlight module for preventing films from waving or curving US10191312B2|2019-01-29|Rubber frame component,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5148725A|2015-08-20|表示装置 US20160274413A1|2016-09-22|Display device KR102211702B1|2021-02-04|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CN104834128A|2015-08-12| TWI467281B|2015-01-01| US9074740B2|2015-07-07| US9606386B2|2017-03-28| US20150261036A1|2015-09-17| CN102853331B|2015-07-01| CN102853331A|2013-01-02| US20130002976A1|2013-01-03|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20050200770A1|2004-03-10|2005-09-15|Han-Ping Kuo|Flat panel display| KR100603196B1|2004-06-21|2006-07-24|삼성전자주식회사|엘씨디 모듈| KR20080012517A|2006-08-03|2008-02-12|삼성전자주식회사|액정표시장치| KR101318303B1|2006-10-25|2013-10-16|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표시장치| KR101320892B1|2006-12-29|2013-10-22|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표시장치용 수납부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20080086636A|2007-03-23|2008-09-26|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엘씨디 모듈| JP4353266B2|2007-04-05|2009-10-28|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431154B1|2007-11-08|2014-08-18|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조립 방법| CN101592820B|2008-05-27|2013-06-12|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背光模块及使用此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1630089B|2008-07-16|2012-10-24|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KR101231847B1|2008-09-26|2013-02-08|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2086993B|2009-12-04|2013-05-29|群康科技有限公司|背光模组及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1652057U|2010-04-23|2010-11-24|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TWI440934B|2010-04-27|2014-06-11|Lg Display Co Ltd|顯示裝置| KR101698512B1|2010-09-17|2017-01-23|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표시 장치| KR101796732B1|2011-04-18|2017-11-13|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074740B2|2011-07-01|2015-07-07|Innolux Corporation|Backlight structure and display module using the same|US9074740B2|2011-07-01|2015-07-07|Innolux Corporation|Backlight structure and display module using the same| JP2014119672A|2012-12-19|2014-06-30|Japan Display Inc|液晶表示装置| US9784999B2|2013-03-20|2017-10-10|Lg Display Co., Ltd.|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narrow bezel area| CN105068291A|2015-08-05|2015-11-18|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触控液晶模组| KR20170079543A|2015-12-30|2017-07-10|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액정 표시 장치| US10057999B2|2016-05-24|2018-08-21|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reduced dead border| US10451907B2|2017-06-05|2019-10-22|Gauss Design Inc.|Frame structure for a display device frame| TWI688807B|2018-11-19|2020-03-21|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顯示裝置|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US13/175,374|US9074740B2|2011-07-01|2011-07-01|Backlight structure and display module using the same|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